Top CICM會祖南懷義神父逝世週年紀念 -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母聖心會 
首頁最新消息→CICM會祖南懷義神父逝世週年紀念


CICM會祖南懷義神父逝世週年紀念
 


CICM聖母聖心會 會祖 Theophile Verbist 南懷義神父 (1823–1868)

逝世週年紀念文

#一心一德 #有愛無難 #關懷與奉獻 #福傳是我們的喜樂



南懷義神父於1823年誕生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。1847年被祝聖為教區神父。接著幾年在馬林小修院服務,1853年成為比利時軍事學院的司鐸。

在他37歲那一年,第一次想要成為一位傳教士。他感到對於窮苦人們的需要有所擔負,特別是當時在中國廣大的孤兒們。

1965年,他不顧重重的阻礙,在該年十二月,與四位同伴一起抵達中國西灣子(張家口以北的崇禮區)。之後,在教廷的邀請下,CICM從遣使會接下了內蒙古的牧職使命,範圍包括了整個內蒙古地區,幅員廣大。南懷義神父一肩挑起這個艱鉅的使命。西灣子總共有一千多名教友,是當地教會發展的重心,自十八世紀,從北京受到迫害的基督徒相繼逃到這裡後,到十九世紀,這裡已經是整個華北地區最重要、活躍的天主教會。

他們一到西灣子,即便還不會講中文,南懷義神父和他的同伴們馬上就開始援助當地的窮人、回應各種急須。他們開辦了孤兒院、學校、神學院,也得到幾位中國籍神父的幫助(Fr. Matthew Xue, Fr. Jacobus Zhang…)才短短兩年,他們就遭到非常大的考驗,四位同伴中有一位在東蒙古地區照顧生病的基督徒的時候染病倒下,死於斑疹傷寒。

1868年二月份,南懷義神父來到300公里外、東蒙古(承德)附近的老虎溝,開始他的第一次長期宣教。老虎溝的位置就類似西灣子,自18 世紀開始就成為當時遭受迫害的基督徒們的避難所。1844 年,遣使會主教Msgr Mouly在那裡購買了一塊土地,從那時起,老虎溝就漸漸形成了一個以教堂為中心的社區聚落。

「南懷義神父的墓就在老虎溝的老教堂內。」

南懷義神父乘著馬車開始這趟長途旅程,冒著攝氏零下25度的嚴寒氣候,穿過惡劣的地勢、結冰的道路、四處泥濘的路況。當他出發的時候,身體還很好,但經過十一天的跋涉(而不是原本預計的六天),到老虎溝時,他已經染了重病,罹患了斑疹傷寒,當地教友們看到事態緊急,除了細心照料他以外,也趕緊派人去聯繫附近的神父。距離老虎溝400公里遠的張神父Mathias Zhang Ching-xiu騎了四天的馬,即時趕到,為南懷義神父送了最後的聖體。1869年2月23日,南懷義神父就回到天父的懷中,享年不到47歲,來到中國傳教也不過27個月而已。

南懷義神父被安葬在老虎溝的教堂內。到1931年才移靈回比利時,從安特衛普港口隆重的送回Scheut的母院內。直到今日,仍有許多來自中國的朝聖者到他的目前祈禱。

對當時還很年輕的CICM(聖母聖心會)來說,會祖的早逝的確是一個重大的打擊。但儘管如此,CICM的傳教士們還是前仆後繼,勇敢地延續著南懷義神父和四位先驅者開創的使命和精神。

接下來的幾年內,一直到1948年(淪陷)。總共有679位CICM的傳教士步履南懷義神父的足跡,來到中國。他們投身於整個華北地區的福傳使命:蒙古東部(熱河)、蒙古中部(西灣子)、蒙古西南部(寧夏)、甘肅、大同、青海、新疆……。CICM的傳教士在這些不方便的地方努力傳播福音,他們開設了數百所小學、許多的中學,甚至還辦了一所師範學院。他們在呼和浩特開設了一家大型的天主教醫院和各地的醫療院所。最重要的是,他們透過農業建設為這些地區的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。他們利用黃河的水灌溉了數千公頃的土地,使當地農民得以開發土地。其中有幾位傳教士還從零開始、成為研究蒙古語言和文化的專家。

南懷義神父從未被封聖,但我們看到CICM自創立以來就不斷地發展,這正是證明了他所投注的愛與服務是受到天主聖神所推動的。

今天,華北地區的主教、神父和教友們繼續延續他的精神,投身於他當初開始的福傳工作。CICM 傳教士們和位在魯汶、台北的南懷仁基金會也在主內相互支持、合作。讓我們一起以CICM的核心宗旨「一心一德。Cor Unum et Anima Una」來紀念南懷義神父。

韓德力神父, CICM
2021/10

 



原文出自:http://www.verbiestfoundation.org/edc ... 5&cid=340&id=2043

翻譯整理/沈君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