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CICM福傳刊物:「福喜」no.31出刊 -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母聖心會 


CICM福傳刊物:「福喜」no.31出刊

前言

這一年,教宗方濟各先後頒布了2025年禧年詔書:望德不叫人蒙羞,以及新的通諭:祂愛了我們—論述耶穌基督在人性和神性上的愛。這兩者相互輝映,前者強調基督徒的希望建基在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愛內,後者則從天主主動的愛情出發:「祂先愛了我們」(若壹4:10.16),無論是希望的錨或天主的愛,都因著信德而深化、並透過關係中實際的愛德使之成熟:「望德是以信德為基礎,以愛德去孕育。」(禧年詔書no.3)

這一期的福喜,林瑞德神父以傳教士的視角反省信仰生活的內涵,指出靈修不在於外在的道理或形式,而在於持續被天主吸引、被天主轉化,進而孕育天主,成為可見的「愛的臨在」。這份與天主的關係能幫助傳教士懷有耶穌基督的心情,在所遇見的每個人身上,發現「隱藏在人內的天主」。文章中的選用的照片出自今年CICM亞洲地區聯合避靜(於台中聖愛山莊)。

誠如林神父所提,信仰和祈禱是一種生活方式,為CICM傳教士來說,這生活就體現在他們的福傳工作上;香港麥冠達神父分享亞洲明愛的研討會內容,關注生態皈依與氣候難民的內在連結,這呼應教宗方濟各<<願祢受讚頌>>通諭的精神,更積極地探討如何能持續聆聽大地和窮人的呼喊,共同建設彈性且兼容性的社群。

年輕的耿百德神父分享他如何陪伴在台灣工作的移工教友們,記錄了板橋聖母聖心堂菲律賓團體的生活,以及疫情後終於恢復傳統的Simbang Gabi(黎明彌撒)所帶來的喜樂和感動。透過堂區共融增加了彼此一心一德的團結與友愛,為這群遠離家園的朋友,建立同居共處的家園。這是希望與愛的標記!

「道成肉身」的愛,不僅限於傳教士們,也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。FOC持續地舉辦朝聖共融以及宗教交流的活動,就是在實踐「回歸內心」的邀請,以及表現「相遇文化」的行動力。最後,Raphael分享新的禮儀年開始時,透過生活中細微的事件,從中窺見:富於慈悲的天父所賜予的愛與恩典是遠超人所能想像的,而這正是我們希望與救恩的立基點。

「愛,使人相似他所愛的」。即將步入2025希望旅程的禧年,基督徒的希望需要以恆久的忍耐來支持,而忍耐的泉源不在於我們的能耐,而是在耶穌聖心—被刺透的、向我們敞開的愛情。願我們在主耶穌的聖心內,找著那不間斷的愛情,並常能意識到、起身、奔赴、居住在其中。


「祈求主耶穌從祂的聖心為我們湧出活水的江河,醫治我們遭受的創傷,增強我們愛與服務的能力,促使我們學會共同邁向一個公正、團結與友愛的世界。讓這一切直到我們愉快地一起慶祝天國的盛宴。在那裡將有復活的基督,祂將以所敞開的聖心不斷射出的光芒,調和我們所有的差異。願基督永讚美。(<<祂愛了我們>>通諭 ,no. 220)」
 

線上瀏覽刊物:點我查看
來信索取:
cc.faithbook@gmail.com